一位孟加拉退役少将的“疯狂计划”突然引爆国际舆论: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开战,孟加拉国应该联合中国,一刀切断印度的“鸡脖子”,占领其东北七邦,甚至帮中国拿到印度洋出海口!
这个计划的核心,直指印度最脆弱的西里古里走廊——这条仅20公里宽的狭长通道,是印度本土连接东北部的唯一命脉。
更惊人的是,这位少将声称“成功率很高”,因为印度东北部早已乱成一锅粥,当地人高喊独立,甚至和军警火拼上百人死伤……
#瞭望2025#
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,2024年的一场武装冲突让120人丧生。
当地分离武装用自制炸弹袭击了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的车队,双方在热带雨林里交火整整三天。
印度媒体事后承认:“这是十年来东北地区最血腥的暴乱。 ”
距离阿萨姆邦300公里的曼尼普尔邦,2025年春天的景象更让人心惊。
数万民众举着“曼尼普尔永不属印度”的标语冲击政府大楼,印度军警发射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镇压。
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里,满脸是血的青年对着镜头嘶吼:“我们长得像中国人,为什么要给新德里当奴隶? ”
这种撕裂感源自英国殖民者的地图游戏。
19世纪中期,英国通过三次缅甸战争,把这片与中国、缅甸接壤的区域强行划入英属印度。
生活在这里的那加族、米佐族等20多个民族,无论长相还是文化,都和印度主体民族截然不同。
印度独立后,新德里把这里设为“特别保护区”,实际执行的是军事管制。
每个邦都有至少三支反政府武装,最老牌的那加兰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已战斗了67年。
2023年印度内政部报告显示,东北七邦平均每月发生12起针对政府机构的袭击事件。
这条被称为“鸡脖子”的西里古里走廊,最窄处比北京五环还细。
印度每天要通过这里向东北运输4000吨物资,驻守的兵力却不到两个师。
一位匿名印度军官透露:“如果遭遇精确打击,东北驻军撑不过72小时。 ”
孟加拉国退役少将法兹鲁尔·拉赫曼正是看准了这个死穴。
他在个人博客写道:“1971年印度能肢解巴基斯坦,现在轮到他们尝尝被肢解的滋味。 ”
这位74岁的老兵甚至画出了作战示意图:孟加拉军队从西侧突袭走廊,中国军队从藏南方向施压。
这个计划并非天方夜谭。
孟加拉海军2023年接收了两艘中国制造的035G型潜艇,射程覆盖孟加拉湾全境。
其陆军装备的VT-5轻型坦克,高原作战性能远超印度老旧的T-72。
中国在印度洋的布局早已展开。
2017年,中国投资14亿美元在孟加拉吉大港建设深水码头;
2024年,中孟签订军事合作协议,约定每年举行“金色友谊”联合演习。
印度的反应堪称暴跳如雷。
国防部长辛格在议会咆哮:“谁敢碰西里古里,我们就用烈火导弹把达卡变成火海。 ”
但尴尬的是,印度东北驻军的弹药储备只够维持15天高强度作战,而他们距离最近的补给基地有1600公里。
历史总是充满讽刺。
1971年印度帮助孟加拉独立时,曾计划让这个新生国家成为附庸。
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·甘地甚至要求孟加拉军队必须由印度教官训练,结果遭到断然拒绝。
现在的孟加拉玩着更危险的地缘游戏。
一边拿着印度提供的80亿美元低息贷款修铁路;
另一边允许中国建设价值120亿美元的核电站;
还悄悄恢复了对巴基斯坦的军火采购。
宗教因素让局势更复杂。
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都信仰伊斯兰教,每年有上万孟加拉学生去巴基斯坦留学。
2025年斋月期间,达卡街头出现大量声援克什米尔的标语,印度大使馆不得不增派安保。
中国在藏南地区的动作同样关键。
2023年,西藏军区某合成旅换装最新型15式轻型坦克;
2024年,墨脱方向新建成两座全天候直升机起降场;
这些部署都被视为对印度“东线战略”的回应。
不过现实远比计划残酷。
孟加拉现役军队仅15万人,要对抗印度140万大军如同以卵击石;
其海军主力舰艇还是中国退役的053H1型护卫舰,防空能力几乎为零;
更棘手的是,孟加拉宪法规定对外宣战必须经过议会批准,而现任政府是技术官僚组成的临时政府。
印度的应对策略是“分而治之”。
2024年底,印度突然宣布给予米佐拉姆邦更大自治权;
2025年初,又批准那加兰邦可以自行开发矿产资源;
这些招数暂时稳住了两个邦,但阿萨姆邦的抗议者高喊“我们要的是独立,不是施舍”。
西里古里走廊的居民过着双重生活。
每天有150列火车从这里通过,运送着从T-90坦克到洋葱的各种物资;
道路两侧的贫民窟里,孩子们举着写有“要自由不要印度”的纸板;
检查站的印度士兵说:“我们就像坐在火山口上,不知道哪天就会爆炸。 ”
法兹鲁尔·拉赫曼的博客评论区已成国际战场。
印度网民大骂他是“忘恩负义的恐怖分子”;
巴基斯坦网友刷屏“真主至大,兄弟必胜”;
还有缅甸用户留言:“如果行动开始,我们愿意提供通道支援。 ”
军事专家给出更冷酷的分析。
切断西里古里走廊需要至少5个机械化步兵师,而孟加拉全国只有3个;
中国若要介入,必须考虑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实施后勤保障;
更别说美国第七舰队常年在马六甲海峡游弋,随时可能介入地区冲突。
经济账同样致命。
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,2025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380亿美元;
孟加拉对印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18%,主要商品成衣产业依赖印度棉花;
真打起来,深圳华强北的手机配件商和达卡的服装厂老板可能最先破产。
看似平静的达卡街头暗流涌动。
菜市场大妈都知道“那个将军说要和中国人联手”;
大学里的地缘政治研讨会被学生挤爆;
出租车司机开玩笑:“要是真开战,我就开车带你们去加尔各答看热闹。 ”
印度东北部的深山老林里,故事另有一番版本。
那加兰游击队用中国制造的华为手机和外界联系;
米佐拉姆的牧师在教堂为“即将到来的解放”祈祷;
阿萨姆茶农把刚摘的茶叶压成砖块,说这是“最好的战备物资”。
全世界的军事学院都在研究这个案例。
西点军校将其纳入“小国非对称作战”经典教案;
俄罗斯总参谋部推演了17种可能的战场变化;
日本防卫研究所的报告标题是:《龙与象的绞杀战》。
看似魔幻的提议背后,藏着南亚次大陆的百年血仇。
当新德里的精英们在五星酒店讨论“印度世纪”时;
西里古里走廊的士兵正数着所剩无几的子弹;
达卡老将军的博客点击量,悄悄突破了1亿次。
